如何让家庭“放松”下来?两位师范生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小窍门

更新时间:2024-04-29 10:16:02 作者:绿屋百科

最近,一对师范生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他们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家庭“放松”下来,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他们提出,要让家庭“放松”下来,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每个家庭成员的方式。这包括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提供空间让大家尽情释放压力和疲劳。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窍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让家庭更加和谐、轻松。

之前我们有一篇关于“松弛感”的文章,受到很多读者喜爱:做“松弛”的人,才能有“松弛”的家!那“松弛”到底是个什么状态?

今天通过两个师范生的故事,我们继续来聊聊:给孩子打造一个具有松弛感的成长环境,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前两天我读到一个点赞很多的帖子,女孩@deer师范研究生毕业,秋招投了很多学校还在等通知,正处于一段失落和不知所措的阶段,担心如果没有学校要她怎么办?

于是,她和妈妈有了以下对话:▼

妈妈的态度不仅仅感动了女儿,也让读者们感触很深,有很多跟楼主经历类似的读者,但他们在压力最大的时候,从父母那儿得到是不被理解和质疑:

许多人都追溯,自己的紧张感就是从原生家庭中来:别人能考上就你考不上?总觉得父母认为考公务员并非难事,可是真的好难……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下,那些“不给孩子压力”的父母让人狠狠地羡慕住了:父母无条件支持,自己平安健康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师范生的故事,来自于豆瓣@一簇发里盖。

在这个故事里,我发现想要打造具有松弛感的家庭氛围,存在着一个小秘诀:

楼主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分离焦虑很爱哭,字也写不好五大三粗力透纸背冲破“田格”,一点也不像同桌的秀气小姑娘。楼主爸妈商量了一下,决定找老师谈谈,带了好多水果,满脸堆笑,和老师谈的是:“您别让我们家孩子写作业了,她在这里高兴就行。”

读小学时,楼主社恐严重,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尽管她是班上成绩领先的小朋友,仍然会在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躲起呈鸵鸟状。老师都非常发愁:“这个孩子学习挺认真的,但是性格可以更开朗。”楼主听了更愁,回家找妈妈哭诉,妈妈开完笑跟她说:“没事没事,那我们就在老师提问的时候躲得更低一点就好啦。”

社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楼主,她非常想改变,想和自己较劲,她大一参加了辩论队,果不其然,临场太紧张导致队伍输掉了比赛,楼主一边哭一边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安慰她:“没事没事,我们以后少上台演讲就行。”

大三楼主参加了支教队,需要反复要试讲,她每次都没办法把一节课讲好,妈妈说:“没事,我们以后可以不当老师嘛。”大四统计学学不会,妈妈说:“能别补考就行,如果没办法,挂科也不怕。”私下里,妈妈给楼主找来了很多参考资料。

考研第一年楼主没考上,恰逢家里生意出现经济危机,爷爷查出癌症晚期。楼主犹豫出来找工作还是二战考研,妈妈告诉女儿: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后,楼主的父母都是用“佛系”的教育方式,面对“糟糕”的情况,虽然父母都会劝女儿不用太勉强自己,不过最后的结果都让双方欣喜,比如楼主在后来的演讲比赛中,拿过第一名。

楼主说:“每次感觉自己已经在躺平的时候,危机感就叫我起来工作,每次焦虑困苦的时候他们(父母)就是我的减速带。”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样的家庭环境,我第一能想到的也是“松弛感”。

最近我在和一些家长交流时,聊起在焦虑内卷的环境下,很难松下来,会问我怎么才能够实现松弛感?

现在我有了一个很好小秘诀:那就是在特定的时候,去做孩子的“减速带”,让家庭“松弛”下来。

在上面第二个家庭中,每次女儿处于困境的时候,父母就成为了女儿的一条“减速带”。他们知道女儿时常会焦虑困苦,所以就成为“减速带”来教给女儿拥有允许发生任何事的勇气,在糟糕的情况下,依旧要维持情绪稳定,内心更放松。碰到女儿的过错,没有指责,没有落井下石,始终给女儿传递出一种平稳的情绪状态。

后来,楼主也补充了一点家庭生活的小细节,这么开明的父母也不是什么高知或来自富裕家庭,父母高中毕业后就开始闯荡江湖,开了二十几年的小店铺,是勤劳的底层劳动人民,社保自己交,交到去年可以开始拿退休金了。

楼主妈妈最近成人高考上岸,开始读会计学,天天在视频网站上看经济学的课。妈妈觉得现在55岁,读完5年书,到了60岁毕业后她还想去上班。

此外妈妈也常给爸爸买书看,并“警告”他:不读书就会变成大啤酒肚的油腻男!妈妈总给爸爸营造一种感觉——现在还年轻,路在脚下。

↑ 楼主爸爸在群里除了分享老年歌曲之外,就是发他当日的读书心得

那些处于松弛家庭关系里的孩子,真的很让人羡慕!

家庭教育有一条黄金法则是:关系大于教育。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后,家长才有机会影响到孩子。这时,亲子关系中的这条“减速带”,就额外重要。

最后,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例子:▼

酸奶打翻了,小孩子一定也很慌张,这时一句“It’s ok”,就是一条父母给孩子的“减速带”。

遇事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相比家长劈头盖脸地责备,或者让一个正恐惧中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擦地上的酸奶,拍一拍孩子,说“It’s ok”真的让人舒服很多,这样的环境就是充满松弛的。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横向关系”才是人际关系中的最佳状态。

在纵向关系中,包含着一种权力导向,即父母高于孩子,背后的目的是试图操控孩子。和纵向关系中的“权力导向”不同,横向关系更能接纳彼此差异,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协调的关系。

好的教育,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有“减速带”、有松弛感、有沟通、有尊重、有爱。

以上就是如何让家庭“放松”下来?两位师范生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小窍门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如何让家庭“放松”下来?两位师范生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小窍门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8种松弛感家庭的表现,创造幸福氛围养育幸福孩子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温床,而如何创造一个充满幸福氛围的家庭环境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营造这样的环境中,有8种松弛感家庭的表现可以作为参考,包括:相互尊重、共同决策、传递温暖、

2024-04-28 21:59

如何养成被全网追捧的“松弛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放松和舒适。而“松弛感”就成为了被全网追捧的护心宝。那么,如何养成这种让人爱不释手的“松弛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说起对一

2024-04-28 21:58

孩子与你不亲,不代表你牺牲不够,而是松懈不够

有时候,孩子与你不亲密并不代表你没有付出足够的牺牲。也许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忙碌,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关心孩子。不要因为这样感到内疚,而是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

2024-04-28 21:56

不论有无金钱,均享受自带“轻松感”的生活

不论我们手握多少金钱,都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中自带的“轻松感”。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财富多少,而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当我们学会放下繁忙的生活,停下来欣赏美好的风

2024-04-28 21:34

打造一个紧密而幸福的家庭环境,培养快乐健康的孩子!(强烈推荐父母)

一个紧密而幸福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爱和关怀,家庭的温馨和和谐,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睦美好的家庭氛围

2024-04-28 21:31

高层次父母如何在家庭关系中保持“松弛感”:三点建议

在当今社会,高层次的父母们往往忙于事业,家庭关系常常被忽视。然而,保持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非常重要。对于高层次父母而言,如何在家庭中保持平

2024-04-28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