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如何经历“青春叛逆期”的?

更新时间:2024-05-13 13:00:01 作者:绿屋百科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青年时期曾经历过叛逆期。他年轻时醒目敏锐,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有着极强的敏感度,因而经历了一段反叛和思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坚持自己的信念,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伟大政治智慧和革命理想的领袖。他的青春叛逆期塑造了他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坚定品格,为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单伟 李春阳 李平

青年时期毛泽东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青春叛逆期”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很多家长面对来势汹汹的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不免产生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让我们看一看伟大领袖毛泽东怎样度过他的“青春叛逆期”,从一代伟人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对大多数人来说,青春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场“蜕变”。很多青少年经历了这场“蜕变”,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和独立的人格。100多年前的毛泽东也不例外。

这个来自湖南乡村的学生,在青春期就展现出了极强的“反叛”意识,不听话、犟嘴、逃学,时常与父亲发生冲突,甚至一度以跳池塘威胁父亲的管教。然而,这并不妨碍毛泽东成长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00多年前,看一看毛泽东是怎样度过“青春叛逆期”的呢?

“严格的监工”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要聊毛同学的青春期,我们先说说毛同学的家庭情况。

毛泽东韶山冲故居

1893年12月26日,毛同学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韶山冲是一块狭长的被群山环抱的谷地。当时这里同旧中国其他闭塞而贫穷的乡村没有多少差别。当地流传着一首顺口溜,“韶山冲来冲又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根度一生”,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困苦生活状况。6岁时毛同学就开始下田干农活。在毛同学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家里一共有5口人,他的父亲、母亲、毛同学、还有两个弟弟。毛同学是家里的长子。

毛泽东出生的卧室

实际上,毛同学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但是毛同学母亲的前两个孩子都在襁褓中夭折,备受打击的她为了把第三个孩子平安养大,便带着毛同学回到了娘家湘乡唐家圫,还让毛同学拜“石观音”为干娘,寄名石头。因为毛同学排行第三,所以人称“石三伢子”。后来,毛同学还曾用“石山”作笔名发表文章。

毛泽东母亲文素勤

毛同学的母亲名叫文素勤,因为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也叫文七妹,是一位宽厚、善良、慈善的农村妇女。毛同学曾这样称赞自己的母亲:“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她同情穷人,并且当他们在荒年里前来讨米的时候,常常送米给他们。”

毛泽东父亲毛贻昌

毛同学的父亲名叫毛贻昌,字顺生,因此也叫毛顺生。毛顺生个性强、易怒、还不太大方,他认定要做的事,别人都很难说服他做出更改。用毛同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性情暴躁”“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但他的父亲并不是只会发火的“虎爸”,实际上他父亲的奋斗历程非常励志。他原本是一个贫农,17岁接过家庭重担,后来发现怎么种地也还不完家里的债,就决定去当兵。当兵多年后,他决定回乡,依靠当兵的积蓄给家里还了债,又从种地开始慢慢做粮食生意,再到贩卖牲畜,直至最后买卖田地并有资格在乡间发行小额钱票,逐步成为了富农。

像很多传统的中国家庭一样,毛同学的家庭也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在父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文素勤多是站在儿子一边,并尽量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毛同学曾回忆说:“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于连雇工们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她批评了任何公开动感情和公开反抗执政的企图,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毛同学将母亲的保护看得“异常宝贵、值得珍爱”,1919年,毛同学母亲去世不久,他就写信给同学邹蕴真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自己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

1919年春,毛泽东的母亲因病来长沙医治,毛泽东同母亲文七妹,弟弟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左一)在长沙合影

1919年10月,毛泽东母亲病逝之后,毛泽东父亲来到长沙。这是毛泽东同父亲毛贻昌(左二)、堂伯父毛福生(左三)、弟弟毛泽覃在长沙合影。三个月后,毛贻昌因伤寒病去世,终年50岁

“父亲选择的路”和“我要走的路”

毛同学的父亲毛顺生很励志,我们相信他一定和屏幕前的很多家长一样希望能够管教好孩子,并让儿子走上自己设计的“康庄大道”。可是,青春期的孩子有几个一开始就能心甘情愿听从家长的安排?更何况是从小就有主意和想法的毛同学。

在毛顺生的规划中,儿子毛泽东要先把田里的担子挑起来,等过两年再去学做买卖,这时毛泽东的弟弟再去田里接班,这样毛泽东就能顺理成章继承家业,他也可以安享晚年。

毛泽东少年时代耕种过的稻田

毛顺生对儿子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只希望他能接过自己手中的家业,经营好田地房产。对作为长子的毛同学,父亲的期待就更为迫切。正因如此,在毛同学14岁那年,父母作主给他娶了罗氏为妻。父亲的用意十分清楚,那就是拴住毛泽东的心。

但是,青春期的毛同学却对父亲给出的人生规划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抗争。毛同学最大乐趣在书中,并有着走出山冲、读书求学的憧憬。他要走出家乡,寻找更为宽广而精彩的世界。毛顺生则认为这是儿子“不孝和懒惰”的借口,作为长子就应持家创业、光宗耀祖,叫他读书是因为“可以增加他赚钱的本领”,其他的想法都是农家子弟的幻想。于是,用毛同学的话说,父子间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不断地发展着”。

父与子的斗争

事实上,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如果认识清楚,可以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修炼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教育方式,注重言传身教,跟孩子以真心换真心,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尽可能多地尊重与鼓励孩子,让孩子减少情绪的巨大波动。

但是,当年的毛爸爸不大可能有现在的科学认识,他教育毛同学的态度,有时不免粗暴严厉。一旦发现儿子的行为不合自己的准则,便用高压手段来管教。而毛同学这方面,对抗父亲的“勇气和智慧”从来都不曾欠缺。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毛同学对付他父亲的方法比起现在的孩子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跟大人唱反调。大人说东他说西,大人说南他说北。毛同学不仅非常善于跟他父亲“唱反调”,并且还自己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他曾说:“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一个同他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在读书的问题上,毛同学与他的父亲更是意见不一,父子俩常为此争吵不休。毛顺生最看不惯的是毛泽东一旦读书就入了迷,看到田头垄上、饭前饭后,儿子都手不释卷,他心中窝了一肚子的火,认为儿子读书误了农活。他唯一能够接受的就是儿子能够熟读经书,因为他曾因为文化不足,不会引用经书里的话而败掉了一场官司,因此他希望儿子能通过读经书来帮他打赢官司。除此之外,其他的书都是浪费时间。但毛同学最爱看中国旧小说,比如《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

毛泽东童年读过的《诗经》《论语》

13岁时,毛同学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日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晚上还需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他还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他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为了躲避父亲的责骂,毛同学常常在深夜里把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这和今天的孩子趁父母睡着在被窝偷玩游戏的劲头颇有些相似,只不过在毛同学眼里,读书就是最有意思的事了。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偷偷读书的夜里,他接触到了一本关于从各方面改造中国社会的书籍,名叫《盛世危言》,这本书他非常喜欢并且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当然,他的父亲知道毛同学又想读书后是反对的,父子二人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毛同学从家里跑了,跑到一个失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又读了半年书。

1915年2月24日,毛泽东给表兄文运昌的还书便条及归还的《盛世危言》

在毛同学与父亲发生的众多“战役”之中,有一个不得不提、堪称是父子间最严重的争吵。有一次,毛顺生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他却当着客人的面骂毛同学懒而无用,这让毛同学非常生气。青春期的孩子最要面子,伤了自尊心的毛同学也骂了父亲,然后跑出了家。毛顺生非常生气,一边骂一边命令毛同学回去。可毛同学根本不听,一气跑到池塘边,恫吓说如果他父亲再走近一步,他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战要求。但毛顺生坚持要毛同学磕头认错。毛同学也表示如果毛顺生答应不打他,他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伟大的一生

都说青春叛逆期是孩子在找寻自我、塑造自我的一个过程,毛同学的叛逆、对抗、斗争无非也是在特殊的成长阶段,追寻他想拥有的人生的一种表现,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他都表现出极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与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过青春叛逆期洗礼的毛泽东,逐渐拥有独立人格和健康的心灵。他一步步走出了韶山冲,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在几十年艰难而辉煌的战斗生涯中,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出了光耀千秋的历史贡献。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在父母照片前凝望,伫立良久。第二天清晨,毛泽东来到父母合葬墓前,献上一束采自路边的松枝,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轻声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言语中饱含着无限思念和感慨。

1959年,毛泽东在故乡湖南韶山冲象鼻山为父母扫墓

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人生历程,我们可以汲取很多历史智慧和成长的力量。

青春叛逆期不可怕,就怕没有伟大理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那个时候,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从此一生追寻,矢志不移。

青春叛逆期不可怕,就怕没有独立人格和判断能力。青春叛逆期是青少年摆脱束缚掌控、学习独立、追求自主的过程。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艰苦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不迷信、不盲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写了《调查工作》(后来公开发表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青春叛逆期不可怕,就怕没有服务人民的情怀。青春叛逆期即使来得再快、再直接,也应追求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人民的高尚情怀,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是没有前途的。出身农家的毛泽东,自小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而朴实的情感。他同情贫弱,乐于助人。有一次秋收时赶上大雨,大家都急忙抢收自家的稻谷,但是毛泽东却跑到邻居佃户毛大娘家帮忙。毛泽东一生始终在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最崇高的使命。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和农民交谈

青春叛逆期不可怕,就怕没有刻苦学习的自觉行动。勤学方成栋梁,实现梦想从学习开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本领是万万不行的。毛泽东在韶山上学时,早晚要放牛拾粪,农忙时还要收割庄稼,但他依然刻苦读书。毛泽东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毕生勤学不辍,渊博的知识为他实现革命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以上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如何经历“青春叛逆期”的?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如何经历“青春叛逆期”的?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如何选择适合的配方奶粉?选择正确的购买平台至关重要

如何选择适合的配方奶粉?选择正确的购买平台至关重要。在选择配方奶粉时,首先要考虑宝宝的年龄、健康状况及个人喜好。其次,要确保选购的奶粉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合法资质。在购

2024-05-12 15:36

选择奶粉需要同时关注营养价值和配料表,不能片面关注其中一方

选择奶粉时,不仅需要关注其营养价值,还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只有综合考量这两个因素,才能确保宝宝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和健康成长。因此,在购买奶粉时,我们不应该片面关注其中一

2024-05-12 15:35

如何挑选纯净好奶:学会看配料表很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也越来越关注。作为重要的食品之一,牛奶的质量选择变得尤为重要。想要饮用纯净好奶,学会仔细阅读配料表是至关重要的

2024-05-12 15:31

揭秘奶粉罐上的秘密,专家教你如何快速选择优质奶粉,促进宝宝肠道健康

当今奶粉市场琳琅满目,让许多准父母和父母们陷入了选择的困境。宝宝的健康发育离不开优质的奶粉,然而,奶粉罐上的标识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快

2024-05-12 15:30

宝宝挑选奶粉首先看配料表,这些关键信息暴露奶粉品质!

在众多奶粉品牌中,选择一款适合宝宝的奶粉成了每个父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要评估一款奶粉的品质,首先需要仔细查看其配料表。配料表中所列的成分可以为我们提供关键信息,揭

2024-05-12 15:13

奶粉配方有什么讲究?这几种配方宝宝吃了有什么好处?

婴儿配方奶粉是宝宝成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来源,而奶粉的配方则是影响宝宝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奶粉的配方包括牛奶蛋白、乳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每种成分在

2024-05-12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