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

更新时间:2024-03-22 21:02:01 作者:绿屋百科

很多人认为安静的孩子就没有多动症,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有些孩子在外表看起来安静内向,却可能患有多动症。这种情况可能会让家长或老师产生困惑,因为他们往往认为多动症的表现应该是活泼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对于这些安静的孩子也需要及时的关注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适的治疗和支持。

有些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学习不好,纪律差,还经常惹麻烦,这部分孩子多半是“多动症”,这点多数人都理解;有些孩子很文静,看起来和“多动症”挨不上边,其实也有可能是“多动症”,这一点很多人肯定感到意外。

有哪些表现的孩子才是“多动症”?家里有“多动症”的孩子该怎么办?今天,我们请专业医生来说一说。

文/记者 汪燕妮 龚小莞

通讯员 厦童宣 陈鹭

漫画/小牛

典型案例

小话痨注意力不集中

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

明明(化名)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课堂上连5-10分钟的专注力都难以保持。在家做作业也特别容易分心,经常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不时摸摸这摸摸那。别人和他说话时,他总是似听非听。写字时经常跳掉一些字,数学考试时,卷子上很显眼的送分题,他也经常会漏掉。生活中也是丢三落四的,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也无法整理清楚。此外,他的精力非常旺盛,喜欢到处攀爬,乱跑乱动,就像永动机一样。他还是个“话痨”,自己说个不停,还时常干扰其他人的正常对话,缺少等待的耐心。

明明从幼儿园开始就出现了这些表现,他的父母却并未重视,直到上小学后才在老师的建议下,带着明明到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就诊。儿童心理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吴为阁对明明进行全面评估,诊断其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

非典型案例

文静女孩成绩不理想

上课时总是发呆走神

和明明的表现相反,8岁的童童(化名)是个很文静的女孩,只是上课时她总是发呆、走神,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经常跟家长说这事,家长也很发愁。经过详细检查,童童被确诊为多动症。

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医师林伟泽说,很多家长以为,只有好动的孩子才可能患多动症,安静的孩子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实这是认知误区。“事实上,多动症分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三种。像童童这种情况,就属于注意力缺陷型,表现出来就是比较安静,但易转移注意力,特点是被动注意占优势、主动注意不足。主动注意又叫有意注意,是指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被动注意又叫无意注意,比如全神贯注或相对集中注意力地看感兴趣的电视、玩有趣的游戏。”

如何判别

孩子是否有多动症

从三个方面可判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了多动症?吴为阁说,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一是看症状是否符合标准。主要看注意障碍、多动、冲动三大临床特征,一周有3天或以上时间出现这些症状,才有可能是多动症,如果一个月才出现一两次,那就不典型;二是严重程度(功能损害)达到中度或以上标准,对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三是病程标准,起病于12岁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六个月。

吴为阁说,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冲动等,多动症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社交、课堂纪律、生活等,孩子已经没办法正常匹配其所处年龄段的角色要求。有的孩子虽然好动,但是有分寸,会看场合,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调整角色,例如上课时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即便犯错误,一两次就能矫正。而患多动症的孩子则很难配合服从,且屡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林伟泽说,“好动”并不代表就是多动症。好动的孩子,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要安静或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多能保持不动、控制好自己行为,有目的性、有计划和安排。而患多动症的孩子行为冲动,无计划,自控能力差,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会心神不宁、动个不停。

林伟泽补充说,以学习为例,患多动症的孩子经常是家长盯得紧了,学习成绩就会上去,家长稍一松懈,成绩又下滑了。“除了学习成绩的起伏变化,如果孩子好动,但家长不确定是否是多动症,可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即便不是多动症,也可以通过分析孩子多动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帮助孩子短时间内提升自控力和注意力。”

危害多大

早期若没有及时干预

青春期后问题更突出

吴为阁说,“多动症”是一种病,对孩子的危害是长期甚至终身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损害。多动症不仅损害儿童的学业,造成学习困难、成绩差、厌学和辍学,也严重损害他们的社会功能、人际交往、情绪及自信心的发展,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危害。

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儿童多动症的早期识别。很多父母觉得小孩子多动才聪明,长大就好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就被发现有轻微的多动症,就应及时进行干预,不然到中年级时会因影响课堂纪律、打扰别人,容易被同学排斥、孤立。像明明就是这样,都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对同学动不动就用拳头说话,而且才9岁就有青春期叛逆的倾向了,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医学上称之为“对立违抗障碍”。如果未及时干预,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进入青春期(初中)后,随着成长带来的社交圈子的改变、自我力量的觉醒,其性格缺陷造成的冲动、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会更加突出,并由此引发厌学、人际关系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孩子可能将青春期的精力转移到社会场合中,过早社会化,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学校到社会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和规范化教育,将给个人的价值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医生提醒

老师别贸然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不要实施“棍棒”教育

吴为阁提醒,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识别危险因素。老师如果发现问题,不要贸然当着家长的面给孩子贴标签,要用关心孩子的口吻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诊。此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工具,来初步评估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倾向。他特别推荐SNAP-IV量表,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使用。这一筛查量表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执行操作简单,结果可即时查阅,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筛查、评估诊断工具,由老师或家长评估都可以。

林伟泽说,对患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及时送孩子就医治疗,不能对孩子非打即骂,实施所谓的“棍棒”式教育。“棍棒”式教育不仅不能医治多动症,还会使孩子的行为更加紊乱,让孩子的病情雪上加霜。“棍棒”式教育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林伟泽提醒,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即使症状较轻、不能明确诊断,家长也应努力改善亲子关系,关心和体谅孩子,保持良好的耐心,对孩子的学习任务不应当过于苛求。注意保证孩子的合理作息,适当鼓励孩子,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维持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个性特质的形成,还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的塑造产生正面作用。在饮食上,应当合理膳食,不能让孩子有饮食偏好,不过分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作者:汪燕妮 龚小莞

来源: 厦门晚报

以上就是安静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安静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孩子被欺负?别只教他打回去,教会他这样做会更有效果

当我们的孩子被欺负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告诉他们要勇敢地打回去。然而,只教孩子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相反,我们应该教会他们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欺凌,

2024-03-22 13:22

我的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处理?

作为家长,当发现自己的孩子遭受欺负时,我们首先要冷静处理这个问题。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遭遇,安慰他们的情绪,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及时与学校的老师或辅导员联系,了解详细

2024-03-22 13:21

孩子被欺负时,父母要教的重要事情除了打回去和逃跑

当孩子在学校或社交场合遭遇欺凌时,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教导他们的不仅是简单的打回去或者逃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从容应对、保护自己的方法。孩子们需要明白,挑战者往往

2024-03-22 12:36

如何帮助被欺负的孩子?比起教导他们“打回去”,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

在面对欺凌问题时,更重要的是教导被欺负的孩子如何寻求帮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只是教导他们“打回去”。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我们可以提倡鼓励他们寻求支持,告知他们可以向

2024-03-22 08:47

孩子被欺负、霸凌怎么处理?

当我们的孩子遭受欺凌和霸凌时,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和担忧。然而,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可能会感到恐惧、无助和羞愧,他们需要我们的

2024-03-21 20:59

孩子受了欺负,应该做到这五点很重要

在孩子受到欺负时,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首当其冲的责任就是要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此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五点:第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不要轻易打断或者质疑;第二,

2024-03-2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