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抬阁,有什么历史渊源?

更新时间:2023-03-14 20:36:54 作者:绿屋百科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以金坛抬阁、徽州抬阁、广东抬阁、安阳抬阁和山西平阳《抬阁》最为著名。

  将铁杆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围用莲花、彩云等各种道具装饰起来,再将三四个扮演各种戏剧人物和神话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铁杆上,由成年男子抬着,在行进中表演。内容有50余种,其中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贵图》、《火焰驹》、《断桥》、《虹霓关》、《起解》、《百花亭》、《盗灵芝》、《下河东》《拣柴》、《苏护送女》、《双吊孝》、《黄河阵》、《祥麟镜》、《反棠邑》、《狐狸缘》、《凤仪亭》、《血手印》等。


  抬阁最早问世的雏形是在民间的祭神活动中,用家用的方桌两边绑上1丈多长、3寸粗的两根木制抬杆,抬杆的两稍头部位再绑上3尺多长,2寸粗的横桄,横桄的中部再绑上抬杆,方桌上立着的神灵牌位和猪羊、香炉、蜡烛等祭品,用4个人抬着,沿街庆贺,以还夙愿。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进步,民众感觉到用原来的祭神办法显得单调而没气派,也不合时宜。

  所以便改制成有专用抬阁底座,底座似方桌式样,但比方桌大了很多,它的边长约4尺多,高3尺多,四角有4根3寸粗的底座腿子,底座上面还设置了古建筑式样的过厅造型,在过厅里塑有神像,神像两旁站立两个手持佛尘的侍童侍女,神像前摆放着猪羊、香炉和蜡烛等祭品。抬阁底座两边绑有两根长约1丈多、粗约3寸的木制抬杆,抬杆两稍头绑有长4尺多,约3寸粗的木制横桄,横桄的两头部位绑着抬杆,这时抬“抬阁”的人巳增至8人。在活动时,抬阁前面还配置了唢呐吹奏和锣鼓队伴奏,这时抬阁比过去的走阁从形式编排上已有了民间文艺的特征,已接近现时抬阁的规模和样式。

  南营留村的抬阁经历了由兴到衰、由衰到兴的漫长岁月与时事的变迁,到民国时间,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改革创新,抬阁底座由原来的方桌式造型,不断改制成长方型、六边型和正方型的抬阁模式。抬阁多采用“六边型”和“正方型”两种。抬阁底座上面的设置有“过厅式”、“市楼式”、“六角凉亭式”3种。采用的是“市楼式”和“六角凉亭式”的造型。抬阁上面的文化内容巳不是古老的神像和祭品等物的装饰,而改为戏剧故事和民间故事的人物和道具。如《茶瓶计》戏剧故事,人物有小姐龚秀英、丫环,还有相公单宝贵,道具是茶瓶和花儿等物。抬抬阁的人由原先的8人抬,现已增加到16人抬的抬阁。

为您推荐

历史上秦腔起源于什么,发展怎么样?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中国古代,陕西、甘肃一带属于秦国,一方水土养

2023-03-14 19:36

为什么古人身上会带香囊呢?

  我们经常在各种影视剧中看到,一些古人的身上经常会放一个香包,很多女子更把香包会送给中意的人,以表达自己的心意。那么香包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文化意义呢?今天趣历史

2023-03-14 19:27

百鸟之王--凤凰,在历史上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据说,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其是天下太平祥

2023-03-14 19:18

《清明上河图》画的有多细致,有什么不足?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风俗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玉京

2023-03-14 19:12

为何傀儡子被称为"郭秃"呢?

  郭秃到底是什么呢,古代对傀儡子的俗称,出自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它是傀儡戏中最常见的角色,造型诙谐惹笑,演出滑稽风趣,对白或唱词讽刺幽默,娱乐了人们千

2023-03-14 19:09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是哪里,有什么表现特色呢?

  大家对邵阳布袋戏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祖宗胜公携家眷肩

2023-03-14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