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22 14:36:18 作者:绿屋百科

  圣旨前加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什么意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巴拉巴拉一大堆具体内容。

  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对于古代皇帝圣旨的既定印象,好像圣旨就是这么写的,这八个字似乎也非常能够体现皇帝的威严,还有圣旨的绝对权威。

  不过在古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并不是这么断句的。

  不仅如此,古时候也不是什么圣旨的正文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几个字。

  圣旨的诞生与种类

  所谓的“圣旨”,就是皇帝对于臣民的一种命令,从上古时代,王命文书就已出现。

  先秦时代,有六种正式的文体,比如记载君王言行的“典”与记载君臣说话内容的“谟”,另外四种是训、诰、誓、命,都能够作为圣旨。

  训,就是君王的训诫;诰,是帝王的典册;誓,是帝王的檄文;命,是帝王的命令。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将君王的诏谕称作“制”与“诏”,所谓的制,就是长期的命令,而诏书是具有一定时间期限的命令,这奠定了后世圣旨的基础。

  圣旨的加密

  刚开始的圣旨,就是丞相草拟,写好了加盖皇帝的玉玺就能够生效,虽然非常方便,但是这就很容易弄虚作假,容易出现伪造圣旨的情况。

  汉朝的时候,设置了五位尚书,其中有专门主管草拟诏谕的尚书。

  到了唐代的时候,圣旨往往都是具体专门的责任人书写,然后还有人专门备份誊抄,并且所有的圣旨都是有存档的,以此来防止有人伪造。

  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圣旨的加密性大大提升,外人其实非常难以进行勾结伪造圣旨,在真实的历史上所谓的矫诏,是非常危险而且困难的事情。

  汉朝的圣旨,已出现了具体的明确格式,有固定的开头,也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皇帝”这样的格式,并不是什么奉天承运。

  唐代还是将圣旨称作诏书,武则天时期称作制书,其开头就是“皇帝敕谕”。

  不仅如此,在所有圣旨的结尾落款处,还有具体年月日与草拟人的名字,通常都是三省六部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负责草拟。

  唐代的圣旨分成两种,一种是中书省草拟的,属于外制,而玄宗时期开始由翰林院草拟的圣旨则称作是内制,这些都是有详细区分的。

  从唐代开始,圣旨不是随便乱写的,也不是皇帝随便说就能下达的。

  当时的圣旨,需要君臣共同商定,草拟之后,门下省还能驳回,但是这样的规矩到了元朝因为门下省被废,也自然消失,但圣旨还是君臣共定。

  但到了明代,丞相被废,中书省被废,皇权强化,这时的圣旨,完全变成了皇帝的意思。

  明朝时期的大学士,只不过是皇帝的顾问,也就是从明朝开始,奉天承运这些字进入圣旨之中并且广泛使用,最终形成了定制。

  明太祖时代,按照元朝时期的旧制加以改动,其首称“奉天承运”,就是说皇命源于天。

  朱元璋将自己称作“奉天承运皇帝”,称自己在梦境中见到了三清,上天赐予了他自命“奉天承运”的权力,皇宫前三殿的第一大殿,也因此称作奉天殿。

  也就是从明朝开始,圣旨中全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些字,不过通常都用于非常重要而且正式的圣旨,寻常旨意,往往开门见山,直接说内容。

  清朝的圣旨也延续了这种习惯,开头与明代一样都是奉天承运,但有时候并非诏曰,有时候也会出现制曰,往往要看具体的内容与场合等情况。

  虽然的确是有这些字,但并不是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断句的。

  “奉”是单独书写的,而且要写在圣旨的祥云之上,顶格书写,比后面的内容高出两格,然后才是“天承运”,再来就是“皇帝诏曰”或者“皇帝制曰”。

  清代的圣旨,汉字从右往左,而满文从左往右,都是有具体规范的。

  古代的圣旨,草拟确定都比较麻烦,有具体流程,不能随便颁布,而宣读圣旨等也都有严格的地点、仪式规矩,电视上那种,通常都是古代的口谕。

  可以说,古代也只有明清两朝的圣旨前边儿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明朝是为了表示自己代天赋令,清朝延续明朝,而这也是明清皇权高度强化的表现。

为您推荐

澶渊之盟后,立功的寇准是怎么被罢官的?

  澶渊之盟后,立下大功的寇准怎么被罢官?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004年,国力突飞猛进的辽国决定,萧太后携辽圣宗率军亲征,大举伐宋。辽军兵强马壮

2023-03-22 13:07

传说嘉庆皇帝被雷劈死有道理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清代的嘉庆皇帝是怎么死的?传说中的“雷劈死”有什么根据吗?  官方的说法,嘉庆帝是

2023-03-22 13:03

唐朝是如何处理科学考试作弊的?

  科举制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创立,至清朝灭亡,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当中,既有说不尽的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也有道不完的不学无术,科场舞弊

2023-03-22 13:03

古代祖先是如何加工粮食等作物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粮食的加工,从收割脱粒,到去皮磨面,几乎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那您知道在古代,先民们是如何加工粮食等农作物的吗?其实主要有3种方法,而且第三种方

2023-03-22 13:00

盘庚之前重要历史人物的名字是怎么知道的?

  商朝之前的历史人物名字,能够被记录下来,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甲骨文之前,中国还存在更古老的文字,及其他记事方法;二是人们的口口相传;三是后人给某个做了重大

2023-03-22 12:49

为什么古代砍头要在秋天下午三刻换成其他时间?

  对古代砍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砍头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秋后问斩”?  在很多影视剧中,古代的衙门或是君主在判决一个人处

2023-03-22 12:48